联系人:刘先生 手机:+86-13776232100 电话:+86-512-66155986 传真:+86-512-52402733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双泾街59号 |
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2021-05-14 12:12来源:电源连接器厂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电源连接器及其 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设备内的电子装置多以电连接器来进行传导信号及电流,该些电 连接器可分为板用电连接器及线缆电连接器。以线缆电连接器为例,通常计算机设备内的 为相对较为密封的环境,电连接器于电流传输过程中会产生热,如果热量超过电连接器材 质本身熔点,会造成电连接器本身整体受损,更严重者会发生火灾等,而电连接器可透过放 大其内之空间,使得其内之热源能够透过对流方式传导而外。 但是,电源连接器有更大的对流空间,相对电源连接器本身的体积就会增加体积, 再者,这类传统的电连接器为了能将体积缩小及达到足够的强度,采用射出成形方式将其 内所设的端子及线缆形成固定,但却着实影响电源连接器本身的散热性,且以射出成形方 式导致日后难以维修,只能以整体电源连接器替换,这样会增加使用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传统电源连接器存在的问题,即为业界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 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散热性能好、维修时可局部替 换零部件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 体,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复数个第一端子槽及复数个第二端子槽,容置空间、第一 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相连通; 一分隔件,该分隔件设于容置空间内,并将该容置空间分隔为复数个第一接线座与复 数个第二接线座,第一接线座与第一端子槽相连,第二接线座与该些第二端子槽相连; 复数个第一端子及复数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设有一插接部及一接线 部,第一端子的插接部与第二端子的插接部分别设于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第一端子 的接线部与第二端子的接线部分别设于第一接线座与第二接线座;以及 一外盖,该外盖卡设于绝缘本体一侧并罩覆容置空间,并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分隔 件包覆于绝缘本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线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接线侧板,接 线侧板一侧缘分别朝前延伸有一弹夹臂。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线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接线侧板,接 线侧板一侧缘分别朝接线侧板间内延伸弯折形成一弹夹臂。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插接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插接侧板,插 接部的各插接侧板分别朝前延伸形成一悬空弹臂。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线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接线侧板,其 中第一端子相对于弹夹臂另一侧的局部上侧缘处设有一定位区。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插接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插接侧板,在 插接侧板上侧缘设有一卡插凸部。 进一步地,分隔件包含有:复数个定位块、复数个引导槽及二卡扣部,引导槽具有 二引导侧板,引导侧板朝内凸伸有一导引部,而定位块设于引导槽相对一侧,定位块靠抵定 位区以定位该第一端子,二卡扣部设于分隔件沿长轴方向的二侧面。 进一步地,分隔件的卡扣部卡设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相对二侧壁面所设的一卡 扣槽上。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及第二端子槽前段处设有夹臂限位部。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及该第二端子槽的槽顶面分别设有二侧板限位 槽。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位于相邻第一接线座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复数个第一通 孔。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位于相邻第一接线座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复数个第一通 孔,各第一通孔分别与相邻第一接线座侧壁朝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导槽相连。 进一步地,外盖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复数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外盖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复数个第二通孔,各第二通孔分别与外盖 的侧壁朝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二导槽相连。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顶部朝外凸伸有一镂空凸部。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插接部二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二插接侧板,插 接部的各插接侧板分别朝前延伸形成一悬空弹臂,该悬空弹臂一分为二形成一上弹臂及一 下弹臂。 进一步地,还设有复数个第一线缆及复数个第二线缆,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分别 设于第一接线座与第二接线座,且电性连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线部。 进一步地,外盖侧边设有至少一卡扣弹臂,该卡扣弹臂固定外盖于绝缘本体的侧 壁上。 前述电源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复数个第一端子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个第一端子槽中; 将复数个第一线缆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个第一接线座中,且分别与第一端子电 性连接; 置入一分隔件定位该些第一端子; 将复数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个第二端子槽中; 将复数个第二线缆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个第二接线座中,且分别与该些第二端 子电性连接; 一外盖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侧,并罩覆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 和传统连接器相比,本发明将电源连接器以插接方式定位线缆,使内部的零部件 能够进行替换,为日后维修电源连接器提供了一种方便的维修手段,且由于绝缘本体及外 壳采用通孔于连接器内部及配合导槽设置,能够更有效地将电连接器的热量导出,避免电 连接器发生毁损或是意外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绝缘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一端子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一线缆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一线缆的背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分隔件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分隔件的背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二端子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二线缆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第二线缆的背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设外盖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剖设第一端子槽截面的顶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剖设第二端子槽截面的顶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第二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端子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1、电源连接器 11、绝缘本体 111、容置空间 1111、第一接线座 1112、第二接线座 112、第一端子槽 1121、夹臂限位部 1122、侧板限位部 1123、扩张部 113、第二端子槽 1131、夹臂限位部 1132、侧板限位部 1133、扩张部 114、卡扣槽 115、第一通孔 116、第一导槽 117、镂空凸部 118、卡扣凹部 119、分隔壁 120、安装槽 12、分隔件 121、定位块 122、引导槽 1221、引导侧板 1222、导引部 123、卡扣部 13、第一端子 131、插接部 1311、插接侧板 1312、悬空弹臂 1313、上弹臂 1314、下弹臂 1315、卡插凸部 132、接线部 1321、接线侧板 1322、弹夹臂 1323、定位区 14、第二端子 141、插接部 1411、插接侧板 1412、悬空弹臂 1413、上弹臂 1414、下弹臂 1415、卡插凸部 142、接线部 1421、接线侧板 1422、弹夹臂 15、外盖 151、第二通孔 152、第二导槽 153、卡扣弹臂 16、第一线缆 17、第二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16,该电源连接器1用于对接电源连接器(图面未示),就本案之主要构 件及特征详述如后。 于本实施例中,一绝缘本体11,该绝缘本体11具有一容置空间111,复数个第一端 子槽112及复数个第二端子槽113,该容置空间111及第一端子槽112与该些第二端子槽113 相连通,分隔件12所分隔容置空间111的第一接线座1111及第二接线座1112,而各第一端子 槽112及各该第二端子槽113内于前段处设有夹臂限位部1121、1131,并于第一端子槽112及 各该第二端子槽113之槽顶面为分别设有二侧板限位槽1122、1132,该侧板限位槽1122、113 2由外朝内延伸形成,且于容置空间内之二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扣槽114,且绝缘本体11位 于相邻第一接线座1111之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复数个第一通孔115,各该第一通孔115分 别与相邻第一接线座1111之侧壁朝所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导槽116相连,而该绝缘本体11 顶部朝外凸伸有一镂空凸部117,该镂空凸部117可供一拉带(图面未示)进行安装。 一分隔件12,该分隔件12为设于容置空间111内,并将该容置空间111分隔为复数 个第一接线座1111与复数个第二接线座1112,该些第一接线座1111与该些第一端子槽112 相连,该些第二接线座1112与该些第二端子槽113相连,而分隔件12包含:复数个定位块12 1、复数个引导槽122及二卡扣部123,引导槽122具有二引导侧板1221,该引导侧板1221朝内 凸伸有一导引部1222,而该定位块121设于引导槽122相对一侧,该定位块121靠抵该定位区 1323以定位该第一端子13,二卡扣部123设于分隔件12沿长轴方向的二侧面。 复数个第一端子13及复数个第二端子14,该些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14分别设有 一插接部131、141及一接线部132、142,该些第一端子13之接线部132与该些第二端子14的 接线142部分别与插接部131、141相连接,第一端子13及该些第二端子14之接线部132、142 二侧延伸朝同一方向有二接线侧板1321、1421,该些接线侧板1321、1421一侧缘分别朝接线 侧板1321、1421间内延伸弯折形成一弹夹臂1322、1422,该些第一端子13及该些第二端子14 的插接部131、141二侧延伸朝同一方向有二插接侧板1311、1411,该些插接部131、141之各 插接侧板1311、1411分别朝前延伸形成一悬空弹臂1312、1412,该些第一端子13及该些第二 端子14的接线部132、142二侧延伸朝同一方向有二接线侧板1321,第一端子13相对于弹夹 臂1322另一侧的局部上侧缘处设有一定位区1323,该些第一端子13及该些第二端子14之插 接部131、141二侧延伸朝同一方向有二插接侧板1311、1411,该些插接侧板1311、1411上侧 缘设有一卡插凸部1315、1415,第一端子13及第二端子14的插接部131、141二侧朝同一方向 延伸有二插接侧板1311、1411,各插接侧板1311、1411分别朝前延伸形成一悬空弹臂1312。 一外盖15,其卡设于绝缘本体11一侧并罩覆该容置空间111,并将该些第一端子1 3、该些第二端子14及分隔件12包覆于该些绝缘本体11内,而该外盖15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 壁的复数个第二通孔151,各该第二通孔151分别与外盖15之侧壁朝所内凹陷形成之一第二 导槽152相连,该外盖15侧边为设有至少一卡扣弹臂153。 参照图2-图15,电源连接器1于组设时,绝缘本体11的复数第一端子槽112供复数 第一端子13装设,其中第一端子13所设插接部131为应复数第一端子槽112进入于内,该第 一端子13之悬空弹臂1312分别深入第一端子槽112内,而第一端子槽112前端所设之夹臂限 位部1121,各夹臂限位部1121前端处分别设有由内朝外倾斜之一扩张部1123,该悬空弹臂1 312经扩张部1123朝外弹性变形,该悬空弹臂1312彼此间相距一预定距离,藉以让对接连接 器(图片未示)之对接端子(图片未示)插入后夹持并导通。 再者,该些第一端子13的插接侧板1311上所设卡插凸部1315卡插于绝缘本体11由 容置空间111处朝前延伸的第一端子槽112槽顶面所设的侧板限位部1122,藉以定位第一端 子13。 当第一端子13定位于绝缘本体11上时,此时可选择是否要将第一线缆16置入,置 入后第一线缆16为该接线侧板1321所设二弹夹臂1322所夹持进行电性导通,为提升第一线 览16与第一端子13之间的稳定性,可透过另一种采焊接方式将第一线缆16与弹夹臂1322提 供一种稳定的固定方式。 然后,分隔件12朝容置空间111装设,该容置空间111具有多个分隔壁119,分隔壁1 19中间处以一安装槽120贯通,该分隔件12之复数定位块121靠抵该些第一端子13插接侧板 所设之定位区1323,而分隔件12上与定位块121另一面设置的引导槽122藉以形成一第一接 线座1111与一第二接线座1112,且二卡扣部123卡设于绝缘本体11之容置空间111相对二侧 壁面所设之卡扣槽114固定。 一绝缘本体11之复数第二端子槽113为供复数第二端子14装设,其中第二端子14 所设插接部141为应复数第二端子槽113进入于内,该第二端子14之悬空弹臂1412分别深入 第二端子槽113内,而第二端子槽113前端所设之夹臂限位部1131,所述各该夹臂限位部113 1前端处为分别设有由内朝外倾斜之一扩张部1123,该悬空弹臂1412经扩张部1123朝外弹 性变形,该悬空弹臂1412彼此间相距一预定距离,藉以让对接连接器(图片未示)之对接端 子(图片未示)插入后夹持并导通。 再者,该些第二端子14的插接侧板1411上所设卡插凸部1415卡插于绝缘本体11由 容置空间111处朝前延伸的第二端子槽113槽顶面所设的侧板限位部1122,藉以定位第一端 子14。 当第二端子14定位于绝缘本体11上时,此时可选择是否要将第二线缆17置入,置 入后第二线缆17为该接线侧板1421所设二弹夹臂1422所夹持进行电性导通,为提升第二线 缆17与第二端子14之间的稳定性,可透过另一种采焊接方式将第一线缆17与弹夹臂1422提 供一种稳定的固定方式。 然而,为减少受到外物影响及保护第一端子13、第二端子14、第一线缆16与第二线 缆17等,绝缘本体11之容置空间111处以一外盖15罩覆该容置空间111,该外盖15侧边设有 至少一卡扣弹臂153与绝缘本体之卡扣凹部118相互卡扣固定。 参照图2-图15,电源连接器1组设该些第一线缆16及第二线缆17时,为确认该些第 一线缆16及第二线缆17是否已插设至定位,分别于该绝缘本体11位于相邻第一接线座1111 之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之复数个第一通孔115,而该外盖15之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之复数 个第二通孔151,操作者可透过该些第一通孔115及第二通孔151观察线缆是否已经插设定 位,再者,由于电源连接器1使用时,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14经较大电能通过会发热。然 而,为避免电源连接器1过热造成受损,各该第一通孔115分别与相邻第一接线座1111的侧 壁朝所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导槽115相连,而各该第二通孔151分别与外盖15的侧壁朝内凹 陷形成的一第二导槽152相连,利用第一导槽115与第二导槽152增加空间,使得热气得以透 过第一通孔115与第二通孔151排出。 参照图16,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 出,第一端子13及第二端子14的接线部132、142二侧延伸朝同一方向有二接线侧板1321、14 21,该些接线侧板1321、1421一侧缘分别朝前延伸有一弹夹臂1322、1422,此为不透过前述 反向弯折方式成该些弹夹臂1322、1422,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0,为本发明端子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此较佳实施例相较前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端子13为例,第一端子的插接部131二侧朝同一 方向有延伸二插接侧板1311,插接部131的各插接侧板1311分别朝前延伸形成悬空弹臂131 2,悬空弹臂1312一分为二形成一上弹臂1313及一下弹臂1314,上弹臂1313与下弹臂1314分 别形成多接点以便与对接端子接触时,以进行多点接触电性导通方式,减少第一端子13接 触不良的机率,而第二端子14亦可参照第一端子13采用此结构设计。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 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 内。 上一篇: 具有对扣型电源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下一篇: 防水电源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